Skip to main content

Mary(化名)说:“我刚来新加坡的第一个星期,在超市前的货架上站了十分钟,只因为分不清到底意大利面的酱料到底有什么不同。去到了本地的咖啡店,却发现不知道该如何点一杯没有奶的咖啡。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重新开始”不只是换个地址,而是连最熟悉的生活习惯都要重新摸索。”

很多新移民家庭都有类似的经历:
有人因为语言不通,在银行排队半小时也没办成一件事;有人为了孩子的学校、租房和签证焦头烂额;也有人因为孤单,开始怀念过去的一切——连曾经抱怨的小区噪音都变得亲切。其实,这些都是移民初期的正常现象。


作为陪伴许多新移民家庭走过适应期的工作者,我深有体会:在新的土地上,最重要的不是“多快融入”,而是“如何稳妥安顿自己和家人”

01

意识到“文化冲击”和情绪起伏是正常的

刚到一个陌生环境,感到孤独、沮丧、焦虑甚至不知所措——都是正常的。你可能会因为语言障碍而挫败,也可能因为生活节奏不同而感到不安。请记得,这不是软弱,而是人之常情。

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以下情况,请多一点留意与体谅:

· 睡眠变浅或失眠;

· 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

· 开始回避社交或对家人耐性降低;

· 孩子变得沉默或拒绝谈学校的事。尤其是孩子或青少年,他们在学校会面对“身份认同”的挑战——
既想融入新同学,又害怕失去原本的自己。


这时,与他们的开放沟通非常重要。

💬 小贴士:
适应需要时间,不要期望一切马上就“像家一样”。前两个月的目标可以很简单:先熟悉日常生活圈,比如超市、诊所、学校和社区中心。当你能自在地去一趟巴刹、搭一次地铁、叫出邻居的名字时,你已经在融入了。

02

保持良好的家庭沟通与支持

搬迁、新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这些变化常常在无声中拉开了家庭的距离。有人在找工作,有人在照顾孩子、处理家务;久而久之,大家都累,却不再说出自己的感受。

👨‍👩‍👧‍👦 我们可以试试:

· 设立“家庭时光”:每周固定一次一起吃饭、散步或游戏;

· 练习倾听,不急着给意见,让对方感到被理解;

· 关注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用言语表达自己。

· 有时,一句简单的“我在听”胜过任何大道理。

让家庭成为彼此的避风港,而不是压力的延伸。

💬 小贴士:
与其急着“解决问题”,不如先让家人感受到被支持。
温柔的陪伴,比完美的建议更有力量。

03

遇到困难时,勇于寻求社群或专业支持

在异国生活,很多人会习惯“自己扛”,觉得去找人谈是“脆弱”的表现。其实,懂得寻求帮助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勇气。新加坡各地都有新移民支援资源、家庭辅导服务和社群活动。例如社区中心、教会小组、家庭服务中心。你都能找到和你有相似经历的人——他们懂你的辛苦,也能给出实际的帮助。

💬 小贴士:
坚强不是独自承受,而是知道何时该伸出手。
不论是情绪支持、育儿咨询,还是简单的倾诉,
有人愿意倾听,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 写在最后

移民的过程,就像重新扎根。有风有雨,也有阳光。请相信,时间会让你在新土地上长出新的根枝。

给自己一点时间,也给家人一点耐心。当生活慢慢安定下来,你会发现——这个陌生的地方,也正在一点点变成“家”。

Mary在兜兜转转间来到了齐家,觅得了持家的真理,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如果你也希望在新加坡找到一个“家”,有相同文化和背景的人可以懂你支持你,欢迎来加入齐家

Mo, Fei

Author Mo, Fei

More posts by Mo, Fei

Leave a Reply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