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在新加坡七月十九日中午,我的手机突然传来了多条关于一名中三男生用斧头在男厕杀害一名中一男生的恶讯。相较于上个星期KTV感染群的事件让群众感到生气,这次病毒容易传播给不能接种疫苗的小学生让父母感到担心,这起消息真的是令人惊吓,悲伤和担忧。我真真切切感觉到新加坡家长们的心理压力。

消息一传出,社交媒体便出现很多声音。这篇文章是想给父母们一些想法能够和孩子谈一谈这件事,也给您一些启发,希望大家做思考型的父母。

01

父母不要参与猜测和分析

首先,父母不要参与在媒体上的猜测或分析。当孩子们感到惊吓时,他们需要成年人的安抚和保护而不是紧张或缺乏怜悯的反应

“我们让警察和学校好好调查和处理事情。” 你是成年人,他们是孩子,所以让我们避免八卦。

如果你的家有祷告的习惯,你可以带领孩子一起为学校的同学和老师们求平安。父母也可以这个时候引导孩子,做一个负责任的的“线上公民”

02

鼓励孩子分辨

我的孩子们在初中时期,有一个学长自杀身亡。消息一传开,孩子们议论纷纷,还有些觉得是“假新闻”,一下不能接受事实。作为中学生,他们的情绪是惶恐不安的,他们有这些反应也是正常的。

父母不要责备孩子胡说八道,要花时间同理地听,然后安慰他们“可能是,但我们都还不确定。”

这也是引导孩子分辨真假的时候。在你听他的想法过后,你可以问他“确实是这样吗?”,教孩子不要参与猜测。

03

关注孩子的情绪

孩子们可能有不一样的反应。有些孩子可能不把它当一回事,但有些会害怕,有些会伤心,有些感到愤怒。让我们选择倾听他们不同的情绪而不是开始讲大道理去否认他们的感受如果孩子不当一回事,你可以问一些引导他思考的提问。如果孩子害怕,你要更多地陪伴他,鼓励他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想要表达哀悼,鼓励他写一写卡片或在自己社交媒体上分享。

我们当中也可能有“愤青”,他们会开始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能批评制度,感叹社会的败坏等。化这样的愤怒为力量而不是停留在埋怨。你也可以陪伴孩子做出一些能够贡献社会的回应,比如参加学生活动,陪他了解青少年心理,谈谈这些事情。图片

04

注意孩子接下来的想法

有些孩子过了一些日子会再提这种事情,这是因为他还没想明白。

分享一个我们家自己的经历。前面提到的我孩子学校自杀的学长,我们刚好接租了他家的房子,所以对于他自杀的事件有复杂的感受。比如,只要我们在死者住过的卧室里,我们都会有些鸡皮疙瘩的感觉。大儿子对这件事感到愤怒又悲伤,因为死者是他欣赏的一位学长。接下来的日子,有时他还是会突然提起死者自杀的看法。我在没给他过度的关注之下,注意倾听。有一次他哭了,口中一直说“He is stupid! (他太愚蠢了!)”。

在同理他的过程中,我陪他更多了解青少年抑郁症等方面的知识。若干年后,儿子长大成人,我发现他在压力之下,情感比老妈当年自如,并没有出现我们所担心的缺乏抗压力的表现。

05

心理健康与道德修养

这一两年疫情的关系,我们大家其实都过着“不太正常”的生活。

在变化的时候,家必须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要这么做,父母们需要有爱和智慧地照顾自己,这包括反思和学习,也给家人空间。这么做能帮我们以身作则示范给下一代“生活中再难也会度过”的有盼望的积极态度。

至于道德修养,青少年正在寻找一个小我,有了明确的价值观会帮助他找到内在指南。在价值观鱼目混珠又疫情动荡不安的时候,家需要父母亲的带领。好好地学习建设家庭,勇敢面对自己,好好经营这个已经有几千年的人类社会组织—“家”,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的!

Ning Wong

Author Ning Wong

More posts by Ning Wong

Leave a Reply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zh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