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兄弟姐妹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相信大家都各有回忆和感触。提起手足,我真的很羡慕身边的一些有兄弟姐妹的朋友,小的时候有一起长大的玩伴,青春期和父母争执时可以躲进房间和她倾诉,长大后遇到什么大事有可以商量的对象。当然,此时你也可能会说,才不是这样呢,兄弟姐妹也有很多的矛盾与冲突。

我是独身女,所以我的童年是在家楼下和小伙伴拌泥巴,躲猫猫,到点了就会听到院子里各位的爸妈们在窗口呼喊着

“某某某,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啦~”

现在,我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说实话一开始面对他们互相争斗这件事,我是很茫然失措的,因为在我和孩子爸爸生活经历中是完全没有经历过的,我们只是道理上明白,“哦~不可以打架”,但具体该做什么全然不知。

现在的环境也不像是我们小的时候一群小孩可以聚集在楼下玩耍,爸爸妈妈们互相都彼此熟悉,还有一个院子可以阻挡危险。现在的孩子更多都是待在家里,有电视,有ipad,有很多的玩具。

再加上如果是移民在海外,没有什么亲戚,朋友也不一定住的很靠近,家楼下也未必安全,成年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很忙,所以孩子的成长对比起从前显得有一些封闭。

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也会担忧孩子的社交问题,家中多过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又会常常面对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疫情扩散的状况下,大家都减少了外出的时间,家里就变得非常“热闹”呀~

在家长学堂中,我们一直强调“教导的好时机”,就是生活中的小碎片,点点滴滴。我相信关于兄弟姐妹这件事,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好时机。

在7-12岁的第六单元我们会谈到“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实验室,没有哪个兄弟姐妹间是没有冲突的,他们在冲突中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并处理冲突,发展处理冲突的生活技巧。

我们也谈到不是所有的摩擦都需要父母的介入,但我们要学习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信不信由你,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父母对家庭的带领,他们是在给你一个反馈,告诉你,你应该要倾听他们各自的需要了。

有兄弟姐妹的家不就有点像我们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小社会吗?父母就是我们的“主”,我们就是“民”,民与民之间如何和睦,不正是看着领导如何带领和教导吗?当我们步入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社会,我们如何与人交流,交友,处理矛盾,不正是从我们最亲近的兄弟姐妹这里启蒙的吗?

所以在这里,我想鼓励家中有多过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们,要珍惜每一次孩子们的小矛盾,重视孩子们每一次的冲突,不是什么都要参一脚,但确实是需要我们从小刻意的留出这个时间来教导他们如何相处。

我记得有一堂课下课后,同学们都表示要回家帮助孩子建立友情,教导孩子择友,特别是独身子女的我们非常有共鸣,因为当我们现在离开家那么远,父母出现了一些什么状况时,第一个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那些我们从小建立起来的“关系”,和我们一同长大的挚友,而这些挚友我们的父母也必须是认识的,也是长期来往的,所以我也想鼓励现在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们,邀约三五个有孩子的家庭,大家时常聚在一起,让孩子们有多多的机会来“练习”社交,也从小建立起这样真正的“友情”。当然要记得,爸爸妈妈们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哟~孩子们也会从爸爸妈妈如何对待朋友这里学到很多知识。

往小了看,我们有兄弟姐妹的小家庭就是锻炼孩子社交的平台,往长远地看,这美好的“亲情”会带给我们的家一生的祝福。  

在学前年龄段的冲突中,我们要注意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比如一个两岁的孩子不合群,我们不该过度要求他和五岁的孩子一起玩。

下面有一些小tips,帮助大家从小刻意的开始帮助孩子们相处:

1.对于老大而言,老二是来抢生意的,所以在老二出生前你就要做好一些解释的工作,让他和肚子里的宝宝说话,也可以刻意的在老二出生时带个礼物送给老大。

2.每天给予孩子一对一的15分钟就像必胜法宝,满足孩子想要的关注。注意哦~一对一的时间是专心有质的时间。

3.小心在孩子面前对另一个孩子进行管教和比较,这相当的不利于孩子的自尊心健康,更会破坏他们之间的关系。

4.什么时候该介入呢?

如果一方有暴力或是欺凌的行为,父母必须介入。其他的尽量让他们学习处理。

5.如果大家都生气了,就停一停,先处理情绪才来沟通

6.小心我们大人也跟着搅进情绪的争斗中

 

记得我们的蘑菇图吗?0-6岁的孩子应当直接的指导他们,在处理兄弟姐妹之间冲突时,这一原则也不改变哟~

比如说:某家的家规是这个玩具大家一起玩的,但哥哥和弟弟现在抢了起来,妈妈可以在他们冷静过后直接指导他们如何说如何做避免下一次再发生,妈妈说一遍,让孩子重复的说一遍,像在做角色扮演一样,孩子们会模仿会学习。

“我可以玩这个玩具吗?”

“不可以,要等一等”

“那你玩完了给我玩好嘛?”

“好的”

这样直接的指导,几次后你会发现当孩子再次面对同样的情景时,他便会记起妈妈所指导的场景。

促进合作技巧里,预先的计划也可以帮助我们教导孩子避免冲突,在看电视节目前,或者玩玩具前就谈好时间,先后,重点是,妈妈 不是你在规定这所有的,而是让他们学习商量时间先后,教导他们谦让的品格。

当然,在我们所学到的促进合作技巧中,玩假想游戏,清楚简单的指示等等都是可以运用起来的~

我也想鼓励大家,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你需要很多次的重复才会看到效果,但不要放弃~ 不能称赞,就鼓励,在孩子做好时快快的肯定他,在孩子有进步时也要鼓励他。

“妈妈看到你们愿意配合,很快的就商量好该怎么玩这个玩具,妈妈很开心,看到你们彼此相爱。”

“爸爸看到你这一次没有动手,对比起上一次你有很大的进步,爸爸感到很欣慰,希望下一次你会更进一步哟~”

当我们的孩子逐渐长大,进入到小学阶段时,我们不可以再像小时候那样直接的指导了,大家还记得蘑菇图7-12岁是什么吗?

教导,协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公正方法,虽然孩子们有空间处理他们之间的差异,但必要时,也要有成年人的介入,比如肢体暴力,语言暴力,同样的问题不断出现,不断重复。

不同的地方是,我们介入不是为要解决他们的纠纷或对这件事做一个判决,而是帮助他们打开阻碍沟通的管道,让他们重新与对方解决问题。我们更需要和孩子有“一对一”的时间,确保帮助孩子疏导他们的情绪。

如果他们有身体的打斗,必须介入。

坚定的表示:“不准打人,坐下!你们俩,都坐在地上,不能碰对方!”

1)告诉他们你看见他们愤怒的情绪(否认只会让他们感觉不被你了解)

“你们听起来很生对方的气!”

2)注意听并客观地表达每个孩子的立场。

“你是说这本书是你先拿到的。”“弟弟你觉得姐姐已经拿了很久了。”

客观的叙述,帮助他们整理整件事情的发生,这需要你戴上你教练的帽子,公正坚定友善的梳理。

3)以尊重的方式描述问题

“这里有个很难搞的问题:两个孩子但只有一本书。”

4)对孩子表达你相信他们必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有信心你们俩可以找到一个对彼此都公平的解决方法。”

当一个孩子来告状时:

哥哥:“爸爸,我完成不了学校要我画的地图,妹妹不给我,你让妹她给我蜡笔!”

妹妹:“不。我需要给我的花涂颜色。”

1)说明孩子的情况

确保两个孩子都在关注你,眼睛看着你的时候才说话!小心被绕进“你偏心”“unfair”的控告中。

“小杰,你需要蜡笔完成你的功课。小艾,你需要完成涂色。”

2)说明价值观或规则。

“在我们家,完成家庭作业有优先权。”

或者

“两个人坐在一起用文具。”

3)允许有商讨的空间

“小杰,要是你想和妹妹商讨出解决方式,这也是你的自由。”

4)让他们自己解决。

“我会很有兴趣听听你们兄妹的解决方式。”

5. 把问题留给他们

要相信,他们是彼此相爱的兄妹,当他们作出决定并选择友善的执行时,一定要称赞鼓励他们。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时时刻刻都在现场,完整地看到事情的发生,也有可能我们会根据历史的经验来判断是哪个孩子的问题还是错误,所以家规很重要,不可以打人,不可以辱骂,这个基本原则就可以帮助我们去教导孩子解决问题。

家庭会议中我们也可以轮流让孩子们做小团长,这一周谁是领导,主持大局,主持家庭会议,召集大家打扫卫生等等~这不仅让这个家庭凝聚力加深,更可以让孩子学习如何当领袖,有时候他们必须调整他们的领导风格,因为没有人会喜欢一个霸道的领导。

不要掉入“平等”的圈套,我们都没有办法给予孩子完全的平等,有时候生命就是这样,孩子需要学习这一点。如何不单单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

大一点的孩子需要做更多的家务和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他们就应有更多的特权,可以晚一点睡觉多一些零用钱…(爱的V型)

无论是多大的孩子,学会了解决问题,也不要忘记一个很重要的事,那就是“相互和解”,做错就要彼此道歉,彼此原谅,给对方一个拥抱。

兄弟姐妹,有时候看似理所当然的关系,确实是需要爸爸妈妈们刻意的去帮助他们学习如何相处。

人,作为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起首并每每接触的是哺育我们的生身父母,和情同骨肉的兄弟姐妹。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咱们多彩的人生,也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生存与成长。

Siyin

Author Siyin

More posts by Siyin

Leave a Reply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zh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