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迟满足 — 你愿意等待吗?
在现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越来越追求“快”。就拿孩子来说,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父母分享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有耐心了,想要一个东西,马上就要得到,得不到就会闹情绪,或者觉得一直练琴写作业很枯燥就不想学了…等等等等
这告诉我们:
我们越来越需要从小刻意的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感了…
01
什么是延迟满足感?
延迟满足感是一个人愿意选择舍弃当下即时的满足而为着更美好的将来等待,也就是一个人拥有忍耐,恒心,毅力的好品格。体现为:
-我愿意等到午餐后才吃甜品
-我愿意耐心等待生日的时候才会收到想要的礼物
-我愿意等到下午五点才看电视
-我愿意耐心的学习,为了收获将来的好成绩
-我愿意耐心的工作,而不是被自己当下的情绪牵着走
-我愿意耐心等待真爱的来到,而拒绝现在一时的冲动
02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
延迟满足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带领团队做了一个很有名的实验【棉花糖实验】:
实验中,研究人员找来了数十名3-6岁的儿童,让他们单独的进入一个只有一个桌子椅子的房间,在桌子上放了一个棉花糖,并且给他们一个选择:你可以马上吃掉你的棉花糖,或者你可以等到我再回来的时候多给你一颗 那样你将拥有两颗棉花糖。
于是很可爱的一幕幕出现了,有的孩子受不了诱惑吃掉了,有的孩子忍受了一段时间还是吃掉了,还有的孩子真的忍受到了最后得到了两颗糖。
后来,他们追踪这些孩子到了高中时期,从父母和老师的调查问卷中,研究发现,那些马上就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们在家中或者学校中都有着行为上的问题,成绩也较差,注意力不好,抗压力很弱,社交上也有问题。而那些等待到最后的孩子在成绩上明显比前者要优异的多。
随后米歇尔带领着团队也陆陆续续一直在研究中,她也发现“后天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看到这里你们是不是已经想着给孩子也来一个“糖果的实验”了呢?
03
如何培养孩子的
延迟满足感?
在家长学堂中,我们鼓励爸爸妈妈们从幼童开始就该刻意的去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小小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感:
拼图法
当孩子希望得到并且你也想要满足于他的一个物品时,我们可以和孩子开一个家庭会议,一起把那个物品图片打印或者画出来,剪成块,像拼图一样,当他可以完成某样额外的家务就可以得到一块拼图。
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剪块,如果你从没做过这件事,请从三四块开始。
零花钱的管理
和孩子一起制作三个罐子,分别写上“储蓄”“花费”“分享”
每一次拿到零花钱,都要懂得这样的分配,学习很好的管理金钱也是一个延迟满足感的表现。
书书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书中的故事来传递美好的价值观,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04
学员们的学后运用:
孩子:妈妈我想现在看电视
家长:如果你现在看电视的话,只可以看5分钟,如果你愿意等到我们说好的时间下午五点看的话,你就可以看10分钟,你可以选。(促进合作技巧 – 思考的话)
孩子:我想吃糖果
家长:可以,吃完饭后就可以吃(促进合作技巧– 可以)
孩子:我想去跟姐姐玩
家长:先把玩具收拾好,才去跟姐姐玩(促进合作技巧 – 思考的话)
05
老师的补充
要想培养孩子拥有延迟满足感,最重要的还是以身作则,想一想我们自己是否拥有耐心等候的好品格呢?
– 当孩子不听话时,我是否愿意相信这是个还在成长中的人,我需要耐心培育和等待?
– 当孩子犯错时,我是否愿意耐心蹲下来看着他,坚定友善的管教他?
– 当孩子跟我们倾诉时,我是否愿意停下来认真的倾听和陪伴,而不是快速的要帮助他解决当下的问题?
对待教养孩子,其实就是一种延迟满足感。正如我们0-6岁的课堂中讲道的:
【教养孩子是在看不到小树长大时,相信泥土里在发生着奇迹】
很多时候我们从幼童身上看不到太多的“效果”,他不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他经常在重复犯错,他好像对我们的话似懂非懂。就像树苗在泥土里,表面上好像看不到它长大,但其实你对他做的一切都在帮助他生根扎根在泥土里。
根是什么呢?
– 他的头脑思维
– 他的情绪管理
– 他的自我认知
– 他和你的依附关系
– 你每天对他说的话
– 你如何管教他
– 你如何陪伴他
等等等等其实都是幼童的根。
相信我,这个根稳不稳,7岁开始你会慢慢看到那个果效。
这个时候你要做一个选择,你是否愿意花时间慢慢学习,慢慢等待…
欢迎参加0-6岁家长学堂,我们一起耐心的耕耘。